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8
0
佛心分享-SideProject30

AI-Driven Development 實戰篇:30 天 Side Project 開發全紀錄系列 第 28

Day 28 - BoltHQ Day4 - UI/UX Design:讓 AI 設計師畫出產品的靈魂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昨天我們完成了 User Story & AC 的拆解,今天要進入視覺化的階段:UI/UX Design

這是很多技術人(包括我)最頭痛的環節。我們擅長寫邏輯、設計架構、優化演算法,但對「好看」和「好用」常常沒什麼感覺。

BoltHQ 是一個 SaaS 平台,使用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 UI,如果做得不專業,連試用的機會都沒有。
所以今天,我要讓 AI 成為我的 UI/UX Designer

為什麼 UI/UX 這麼重要?

現實很殘酷

很多技術人會覺得:「功能做出來就好了,UI 隨便弄弄。」

但現實是:

好的功能 + 爛的 UI = 沒人用
普通的功能 + 好的 UI = 大家搶著用

更慘的是,在 SaaS 產品中:

使用者的第一印象(3 秒) = UI
使用者願不願意付費 = UX
技術有多厲害 = 看不到

然後筆者美感超差,以往真的都是 Design 不知道要怎麼做只能套套別人做好的樣板或是直接用 CSS Franwork Basic Component

好的 UI/UX 不只是好看

在前三個專案中,我漸漸理解到,好的 UI/UX 設計不只是「好看」,更重要的是:

1. 降低學習成本

  • 使用者一看就懂,不用看說明
  • 符合既有的心智模型
  • 減少認知負荷

2. 提升轉換率

  • 使用者願意註冊
  • 使用者願意試用
  • 使用者願意付費

3. 減少客服成本

  • 清楚的引導,使用者不會迷路
  • 明確的錯誤提示,使用者知道怎麼修正
  • 一致的設計語言,使用者建立使用習慣

4. 建立品牌印象

  • 專業的設計 = 可信賴的產品
  • 一致的風格 = 用心的團隊
  • 流暢的體驗 = 高品質的服務

不只 UI 要好,UX 也很重要!

創造第四個 AI 同事:UI/UX Designer

前三天我們已經有了:

  • AI PM:寫 PRD
  • AI BA:拆 User Stories
  • AI Architect:技術規劃

今天要創造第四個 AI 同事:UI/UX Designer

Claude Code Agent

使用 /agents 後可以把以下的 prompt 丟進去讓 CC 幫你生 Agents

你是一位資深的 UI/UX Designer,專門設計 B2B SaaS 產品。

背景資料:
- 讀取 docs/PRD.md
- 讀取 docs/USER_STORIES.md
- 產品是 AI-DLC Sprint 自動化平台
- 目標用戶是小團隊和獨立開發者
- 核心流程:Spec Input → PRD Generation → Story Decomposition → GitHub Sync

設計任務:
1. 資訊架構設計(Information Architecture)
2. 使用者流程圖(User Flow)
3. Wireframe 設計(低保真原型)
4. Design System 定義(設計系統)
5. Accessibility 檢查清單(無障礙設計)

設計原則:
- 專業且現代的 SaaS 風格
- 清晰的視覺層級
- 符合 Web 標準和最佳實踐
- 移動優先(Mobile-First)但重視桌面體驗
- 暗色模式支援

輸出格式:
請產出完整的設計文件,包含:
- 設計理念說明
- 完整的 Wireframe 描述
- 設計系統規範(顏色、字體、間距、元件)
- 互動設計細節
- 響應式設計策略

寫入 docs/UI_UX_DESIGN.md

AI Designer 的設計策略

AI 花了一些時間分析 PRD 和 User Stories,然後提出了設計策略。

核心設計挑戰

AI 首先識別出 BoltHQ 的三大設計挑戰:

挑戰 1:複雜流程的簡化

  • 問題:Spec Input → PRD → Stories → GitHub,四個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複雜的互動
  • 策略:用「步驟條」清楚標示進度,讓使用者知道自己在哪裡

挑戰 2:AI 對話的視覺化

  • 問題:AI 提問釐清需求,如何讓對話不會看起來很亂?
  • 策略:採用「對話卡片」設計,每個問答是一個獨立的卡片,可以展開/收合

挑戰 3:大量文字內容的可讀性

  • 問題:PRD、User Stories 都是文字內容,如何避免「文字牆」?
  • 策略:使用「可展開的區塊」+ 「語法高亮」+ 「預覽模式」

資訊架構設計

AI 提出了清晰的資訊架構:

BoltHQ
├── Landing Page(未登入)
│   ├── Hero Section(核心價值主張)
│   ├── How It Works(三步驟說明)
│   ├── Features(功能亮點)
│   └── CTA(開始使用)
│
├── Dashboard(已登入)
│   ├── Projects List(專案列表)
│   ├── Recent Activity(最近活動)
│   └── Quick Actions(快速操作)
│
├── Project Workspace(專案工作區)
│   ├── Spec Input(需求輸入)
│   │   ├── Initial Input(初始輸入)
│   │   ├── AI Clarification(AI 澄清對話)
│   │   └── Review & Edit(檢視與編輯)
│   │
│   ├── PRD View(PRD 檢視)
│   │   ├── PRD Preview(預覽模式)
│   │   ├── PRD Edit(編輯模式)
│   │   └── Export Options(匯出選項)
│   │
│   ├── Stories View(Stories 檢視)
│   │   ├── Stories List(Stories 列表)
│   │   ├── Story Detail(Story 詳情)
│   │   └── Story Editor(Story 編輯器)
│   │
│   └── GitHub Sync(GitHub 同步)
│       ├── Connection Status(連接狀態)
│       ├── Repo Settings(Repo 設定)
│       └── Sync History(同步歷史)
│
└── Settings(設定)
    ├── Profile(個人資料)
    ├── GitHub Integration(GitHub 整合)
    └── AI Agents Config(AI Agents 設定)

AI 的設計理念:

「讓使用者隨時知道自己在哪裡,下一步要做什麼,以及如何回到上一步。」

使用者流程設計

AI 為核心流程設計了詳細的使用者旅程。

流程 1:首次使用者的 Onboarding

1. Landing Page
   ↓ 點擊「Start Free Trial」
   
2. GitHub OAuth 授權
   ↓ 授權完成
   
3. Welcome Modal(歡迎視窗)
   - 顯示:「歡迎來到 BoltHQ!」
   - 說明:三步驟快速上手
   - CTA:「創建第一個專案」
   ↓ 點擊 CTA
   
4. 進入 Spec Input 頁面
   - 自動 Focus 到輸入框
   - 顯示範例提示
   - 提供「查看範例專案」選項

AI 的設計考量:

  • 減少摩擦:GitHub OAuth 是必要的,所以放在最前面
  • 建立期待:Welcome Modal 讓使用者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
  • 提供信心:「查看範例專案」讓使用者可以先看看結果

流程 2:Spec Input → PRD Generation

1. Spec Input 頁面
   使用者輸入:「我想做一個任務管理 App」
   ↓ 點擊「開始分析」
   
2. Loading 狀態(3-5 秒)
   - 顯示動畫:「AI 正在分析你的需求...」
   - 顯示進度:分析關鍵字 → 識別領域 → 生成問題
   ↓ 分析完成
   
3. AI Clarification(對話介面)
   AI 問:「你的目標用戶是誰?」
   使用者答:「個人使用者和小團隊」
   
   AI 問:「核心功能優先順序是什麼?」
   使用者答:「任務建立和狀態管理最重要」
   
   ... 持續 3-5 輪對話
   ↓ 資訊收集完成
   
4. Confirmation Modal(確認視窗)
   - 顯示:「已收集足夠資訊!」
   - 摘要:顯示關鍵資訊摘要
   - CTA:「生成 PRD」
   ↓ 點擊 CTA
   
5. PRD Generation(生成中)
   - Loading:「AI 正在撰寫 PRD...」
   - 預計時間:約 30 秒
   ↓ 生成完成
   
6. PRD Preview 頁面
   - 顯示完整 PRD
   - 提供編輯功能
   - CTA:「拆解成 User Stories」

AI 的設計亮點:

  • 即時回饋:每個步驟都有清楚的狀態提示
  • 進度感知:使用者知道還要多久
  • 可控性:使用者可以隨時編輯對話和結果

Wireframe 設計重點

AI 沒有直接畫圖(因為是文字輸出),但給了非常詳細的 Wireframe 描述。我挑幾個關鍵頁面說明:

頁面 1:Spec Input(需求輸入頁面)

版面配置:
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 [Logo] BoltHQ           [User Menu]   │ ← Header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│
│  │  Step 1 of 4: 描述你的專案想法   │ │ ← Progress Indicator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│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│
│  │  專案名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[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]   │ │
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描述你想做的產品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│ │
│  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│ │
│  │  │  [輸入區域,高度自動調整]    ││ │
│  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│ │
│  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│ │
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💡 提示:至少 20 字,越詳細越好  │ │
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[查看範例]          [開始分析 →] │ │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│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
設計細節:

  • 大大的輸入框:讓使用者不會覺得空間不夠
  • 即時字數統計:顯示目前字數 / 建議字數
  • 範例連結:點擊後彈出 Modal 顯示範例
  • 按鈕狀態:不足 20 字時按鈕禁用並顯示原因

頁面 2:AI Clarification(AI 對話頁面)

版面配置:
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 [Logo] BoltHQ           [User Menu]  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│
│  │  Step 2 of 4: AI 釐清需求        │ │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│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│ ← Conversation Area
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🤖 AI: 你的目標用戶是誰?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│ │
│  │  │ [輸入回答...]                ││ │
│  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│ │
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✓ 你: 個人使用者和小團隊         │ │ ← Answered
│  │     [編輯]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🤖 AI: 核心功能優先順序?        │ │ ← Current
│  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│ │
│  │  │ [輸入回答...]                ││ │
│  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│ │
│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│
│  │  [回答] 或 [跳過這個問題]         │ │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│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已回答 2 / 5 個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│ ← Progress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
設計細節:

  • 對話氣泡:AI 的問題用淺藍色,使用者的回答用白色
  • 可編輯:已回答的問題可以點擊「編輯」修改
  • 跳過選項:不是每個問題都必答
  • 進度顯示:讓使用者知道大概還要回答幾個

頁面 3:PRD Preview(PRD 預覽頁面)

版面配置:
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 [Logo] BoltHQ           [User Menu]  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  │
│  │  Step 3 of 4: 檢視生成的 PRD   │   │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  │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 │
│  │ 目錄     │  # 專案概述            │  │ ← Split View
│  │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• 概述   │  BoltHQ 是一個...      │  │
│  │ • 用戶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• 功能   │  ## 目標用戶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• 技術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• 指標   │  1. 小團隊  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         │  2. 獨立開發者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[預覽]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[編輯]   │  ## 核心功能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[匯出]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         │  ### P0 功能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         │  - Spec Input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│          │  - PRD Generation      │  │
│  │          │  ...                   │  │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 │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[← 重新生成]     [確認並繼續 →]      │
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
設計細節:

  • Split View:左邊目錄,右邊內容,方便導航
  • 預覽/編輯模式切換:預覽模式看排版,編輯模式改內容
  • 即時保存:編輯時自動保存,不用擔心丟失
  • 匯出選項:可以下載 Markdown 或 PDF

明天預告

明天(Day 5)終於要開始寫 code 了!

開發流程:

建立專案
    ↓
建立架構
    ↓
寫測試(Story #1 的 AC 1.1)
    ↓
實作元件
    ↓
測試通過
    ↓
繼續下一個 AC

結論

從 Day 1 到 Day 4:

  • Day 1:需求釐清(知道要做什麼)
  • Day 2:PRD 規劃(知道怎麼做)
  • Day 3:User Stories(知道做哪些功能)
  • Day 4:UI/UX Design(知道長什麼樣子)

四天的準備,換來什麼?

  • ✅ 清晰的方向
  • ✅ 詳細的規格
  • ✅ 可執行的計畫
  • ✅ 完整的設計藍圖

明天開始開發時,我不會迷路,因為:

  • 知道要做什麼(PRD)
  • 知道要驗收什麼(AC)
  • 知道要長什麼樣(Design)
  • 知道怎麼測試(TDD)

這就是 AI-DLC Sprint 的威力:

  • 前期準備充分
  • 開發過程順暢
  • 品質有保證
  • 速度夠快

上一篇
Day27 - BoltHQ Day 3 - User Story 與 Acceptance Criteria:讓 AI BA 來拆解需求
系列文
AI-Driven Development 實戰篇:30 天 Side Project 開發全紀錄28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